法制周報·新湖南見習記者 劉建軍
通訊員 謝新春
郴州市蘇仙區觀山洞街道白水社區福泉小區,是原下白水村4、5、6組安置小區,共有安置戶189戶42棟房屋,戶籍人口517人,流動人口1700余人,屬無物業管理小區。近年來,白水社區在區委、區政府領導下,積極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路徑,大力完善小區治理體系,推動黨的觸角延伸到小區,“治”的舉措下沉到小區,著力打造小區治理新樣板。
堅持黨建領航,建強一個堡壘。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,堅持小區發展,黨建先行,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上,形成了“小區黨支部-黨小組-黨員”的組織體系和“業委會-棟長-居民”的服務體系,保證小區有人管事、有人理事、有人辦事,小區黨支部成為社區聯系群眾、發動群眾、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,群眾工作更加全面化、精細化。發揮黨員先鋒作用,黨支部15名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建設,開展志愿活動、潔凈家園、結對幫扶等工作,主動擔任樓棟長,管理樓棟日常事務,宣講黨的政策、法規,調解鄰里糾紛,引導居民管好樓棟事、關心社區事。發揮居民主體作用,培養主人翁意識,帶動居民自覺參與衛生清掃,勸導規范停車,小區文明程度明顯提升。
堅持平安護航,筑牢“兩道屏障”。堅持安全至上,多層次、全方位為居民“把好門”“守好關”,確保小區和諧穩定。筑牢人防,聯合共建單位,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、義務巡邏隊,從掌握民情民聲到矛盾糾紛調處,從安全排查到巡邏維穩,黨員兜住了小區的不少難事。強化智防,投入50多萬元,在出入口安裝人臉和車輛識別探頭,現有雪亮工程攝像頭46個、智慧社區天眼探頭26個,及時調處車輛刮蹭糾紛10余起,阻止偷盜事件6起,找回居民丟失物品20余件,協助派出所辦案4件。今年初,安裝智能充電樁2處,能同時容納充電車輛40余輛,較好解決了居民充電難題,有效消除了消防安全隱患。
堅持自治續航,實現“三種轉變”。堅持民約變自覺,搭建居民自治平臺,暢通居民參與渠道,組織召開居民代表大會,制定小區管理規約,確保民事民議、民事民辦、民事民管。堅持資產變資金,小區每年電費、基礎設施設備維護、人員工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在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支持的同時,召開居民代表大會,將居民活動用房出租,收取小區一樓商業門面衛生費,每年盤活資產收益約26萬元,收入全部用于小區日常管理開支,基本實現自給自足。加大投入改造游園、硬化路面、添置健身器材和石桌石凳,優化宜居環境。堅持聯合變聯動,推動小區黨支部、業委會、自治委“三方聯動”,主動聽取廣大居民的意見建議,共同破解無物業管理難題。居民驕傲地說:“我們沒有物業,但管得比有物業的還要好”。
責編:萬丹
來源:法制周報